内皮尔市流浪vs上哈特市
看着胸前闪亮的纪念章,杨静波思绪万千。他曾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工作18年,那里的山山水水都见证了他的忠诚与担当;2021年,杨静波回到了家乡河北……在二十余年卫国戍边的工作中,他始终牢记卫国初心、践行戍边使命,以忠诚、精业、善为谱写了壮丽奋斗画卷,先后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并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担当作为。
执勤点位于高黎贡山中段的原始森林里,沿怒江江岸乘车盘山而上,坑坑洼洼的盘山路一侧紧靠山体,另一侧的沟壑随着车辆的上升在一寸寸变深,山路宽度有限,遇到对头车就要退让到相对宽阔的地段错车,十几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其间,车窗外的景色在变、身体的感受在变,就连身上的衣服也从单衣换成了厚厚的棉衣。回忆起第一次去执勤点的经历,杨静波说正是从那一天开始,他才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那句“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含义。
艰苦的环境没有吓倒杨静波,他和战友们迅速投入执勤工作中。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扎根深山、卫国戍边,作出了突出贡献。时至今日,杨静波还经常梦到那段时光,梦到执勤间隙,他和战友们围坐在火堆边,聊家乡、聊过往,听着彼此的故事、想着自己的梦想……“那段难忘的经历已经刻在我记忆的最深处,并一直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杨静波说。
2016年7月内皮尔市流浪vs上哈特市,雨水较往年格外多,持续一个月的降雨使怒江水位暴涨,他所在的派出所辖区多处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在距离派出所16公里的山上,有一个长年驻警的边境警务室,驻扎于此的4名战友承担周围村组走访、矛盾化解以及边境通道巡逻管控等任务。持续的降雨导致从派出所通往警务室的山路上发生大小几十处山体滑坡,路基严重损毁,后勤物资供应困难。
为了保证警务室里的4名战友不断粮,经请示上级,派出所决定组成6人的运输小组,人拉肩扛向山上的警务室运送物资。杨静波主动请缨,成为运输小组中的一员。他和其他5名战友背起背囊,开始向警务室进发。第一次行进中,他们只走了2公里,天空又开始降雨,出于安全考虑他们不得不退回派出所。第二天,眼看天空逐渐放晴,他们抓住雨停的时机再次出发。运输小组的6名民警深一脚浅一脚,在泥浆和碎石中艰难跋涉。途中经过山体滑坡路段时,他们就安排专人观察,其余人员快速通过。在徒步跋涉了近4个小时之后,这批物资顺利运达警务室。虽然事后想想感觉心有余悸,但杨静波说当时他和战友们没有一个人想要退缩,他们咬着牙相互鼓励,最终战胜困难,顺利完成了任务。
下定决心之后,杨静波开始了学习,反复认真研读检查员等级评定教材,全力备战检查员等级评定考试任务。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个重复的过程中,杨静波对边防检查工作的具体要求、任务流程、实施步骤、政策规定等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当年便顺利通过初级检查员考试。2024年,他又通过中级检查员理论实操考试,并借助以往的工作经验和知识积累,取得了高级执法资格,用最短时间实现了“华丽转身”。
- (录像回放) 内皮尔市流浪vs上哈特市第一段
- (录像回放) 内皮尔市流浪vs上哈特市第二段
- (录像回放) 内皮尔市流浪vs上哈特市第三段
- (录像回放) 内皮尔市流浪vs上哈特市第四段
- (录像回放) 内皮尔市流浪vs上哈特市第五段